深山秀山楂果汁飲料
您當前的位置 : 首 頁 > 山楂價值 > 山楂價值

山楂的藥用價值

山楂,自古以來就被奉為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的良藥。《履巉巖本草》、《本草綱目》、《日用本草》等醫用古書中均記載了山楂的藥用價值。

① 陶弘景:煮汁洗漆瘡。

②《唐本草》:汁服主利,洗頭及身上瘡癢。

③《本草圖經》:治痢疾及腰疼。

④《履巉巖本草》:能消食。

⑤《日用本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

⑥《滇南本草》:消肉積滯,下氣;治吞酸,積塊。

⑦《本草蒙筌》:行結氣,療頹疝。

⑧ 寧原《食鑒本草》:化血塊,氣塊,活血。

⑨《本草綱目》:化飲食,消肉積,癓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

⑩《本草再新》:治脾虛濕熱,消食磨積,利大小便。

現代科學亦證實山楂中含有豐富的酸類物質和解脂酶、黃酮類和多種維生素等有益物質,具有多種醫用價值。

① 山楂具有一定的降血脂、降血壓、強心、抗心律不齊等作用;

② 山楂中含有的黃酮類和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物質能阻斷并減少自由基的生成,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③ 山楂中的胡蘿素可消除單線態氧,還有防衰老、抗癌的作用。

山楂的傳說故事

唐代天寶年間,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突發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大便泄瀉之怪病。圣上詔令御醫為皇妃診治,然用遍名貴藥材,病情卻不減反重。圣上只好張榜招醫,一江湖郎中以山楂與紅糖煎熬為藥,貴妃竟如期病愈。于是龍顏大悅,命如法炮制。后來,這酸脆香甜的山楂傳到民間,就成了冰糖葫蘆。

據說楊貴妃為使肌膚細嫩光滑,以討皇上歡心,當年經常食用一道叫做“阿膠羹”的藥膳。因阿膠為血肉有情之品,藥性滋補,久食則膩胃,會導致腹脹滿、納差之類病狀,所以經道士診治后,她明白了自己的病根,并在此后服食阿膠羹的同時,常佐食些山楂,果然舊病不發,體安神爽。

相傳李時珍鄰居家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前妻留下的,老二是晚娘生的。晚娘為了讓親生兒子獨吞家產,便想讓大兒子病死。于是她每天讓大兒子帶著半生不熟的飯風里來雨里去地到山上看莊稼,大兒子年齡小,夾生飯很難消化,日久天長就鬧開了胃病。他的肚子時而疼,時而脹,眼瞧著一天天變瘦了。大兒子央求晚娘別再給他夾生飯,卻被晚娘罵了個狗血噴頭。大兒子無奈只好坐在山上哭,山上長著許多野山楂,實在咽不下晚娘的夾生飯,他吃了幾個野山楂,覺著這東西倒是充饑又解渴。于是,大兒子就天天吃起山楂來了。誰想吃來吃去,肚皮不脹了,胃也不疼,吃什么也都能消化了。

又過了些日子,爹回來了,聽大兒子說起此事,做生意的人腦子快,他斷定山楂一定有藥性,就用它制成藥,賣給病人吃。后來,果然發現山楂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瘀的作用。

楊志勛教授,我國著名中醫,出身于中醫世家,既有豐富的人生經歷,也有正統的家學淵源,是國家中醫科技成果推廣項目的主持人,近幾年來從事兒童和成人中醫普及教育,多次在北京、香港等地面向企業家講述《黃帝內經》、《中醫與企業發展戰略》,引起熱烈反響。楊教授在講述山楂的養生之道時提到其父親始終遵循著每餐七八分飽,每餐七八分蔬菜,二三分魚、肉的原則,93歲去世。而其岳父很喜歡吃肉,幾乎每餐有肉,每次吃肉后都要吃幾個山楂解解油膩,97歲去世,山楂消食解膩的作用可見一斑。